“五一”小長假,有的人在“說走就走”中瀟灑旅行,有的人在“說堵就堵”中艱難前行,而有的人卻在“說閃就閃”中盡情歌唱。
日前,香港部分團體和人士聯(lián)袂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國歌快閃”活動。不少市民從港島、九龍、新界的四面八方趕來:有朝氣蓬勃的青年學生,也有年近九旬的“東江縱隊”老戰(zhàn)士;有德高望重的院士學者,也有政界、商界、演藝界的知名人士……在金紫荊廣場,大家莊嚴肅立共同唱響《義勇軍進行曲》。
無獨有偶,從2019年初,《我和我的祖國》“快閃”活動也在北京、廈門、成都、三沙等地持續(xù)上演,“兩院”院士、高校學生、一線工人共同唱響熟悉的旋律。每個人的朋友圈被這首歌曲刷屏,一個又一個“10萬+”頻現(xiàn)指端。
一時間,紅色“快閃”成為一種時尚,風靡各地。一首首歌曲,為何能引發(fā)這么多人大合唱?一場場“快閃”,為何能喚起這么多人的共鳴?一句句歌詞,為何能讓這么多人眼角潤濕?
在一些采訪中,我們看到了眾多參與者的內心獨白?!奥爣璧臅r候,都聯(lián)想到一件很驕傲的事”“尊重我們的祖國,就等于尊重我們自己”“人始終需要國,也都需要家。有國有家,小朋友會有歸屬感,才會有情有義”“這首歌我們從小唱到大,唱出了我們這一代人的心聲。祖國是大海,我們就是浪花一朵”……
最真摯的情感、最簡潔的形式、最樸素的流露,這些經典歌曲猶如一條大河順流直下,自然澎湃。如《松花江上》,如《義勇軍進行曲》,如《我的祖國》,如《春天的故事》,如《強軍戰(zhàn)歌》,總是能從人的內心深處激蕩起最絢爛的浪花,令所有參與者從“同唱”到“共情”,迸發(fā)起強烈的愛國情愫。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在中國人的精神譜系里,國家與家庭、社會與個人,是密不可分的整體。從“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到“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從“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到“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從“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如同參加“快閃”活動的上海交通大學老教授劉西拉所說,“愛國是什么?愛國對我們來講,就是中國人基因?!背珜蹏髁x、表達愛國熱情,早已沉淀為中華兒女的內在品格,成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寶貴財富。
“不論樹的影子有多長,根永遠扎在土里?!睈蹏?,是人世間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2016年12月,一位作家在香港大學演講過程中問臺下聽眾,“你人生最早的啟蒙歌曲是什么?”香港浸會大學副校長周偉立回答:“我想是我進大學的時候,好多師兄帶我們唱的《我的祖國》?!比缓?,不約而同地,全場開始唱起“一條大河波浪寬……”
總有一些情愫,會在不經意間流露,讓我們心有靈犀、肅然起敬。它不需要多少動人的音樂,也不需要多么精準的節(jié)拍,齊聲歌唱、放聲歌唱,唱的不是一種旋律,而是一種共鳴,一種在你、我、他心中,那份對祖國的熱愛與民族自豪感的共鳴。
我始終相信,一個人的愛國主義情懷,必定潛藏于每一個人的內心,更潛藏于家國復興走向富強的命運中。無論我們身處何時何地,這些飽含愛國情懷的優(yōu)美而動人的主旋律,有時或許只需從人聲鼎沸中冒出一曲悠揚琴聲,又或許只需一句大膽且發(fā)自內心的深情表白。
所以,無論是在新春唱響《我和我的祖國》中,“突如其來”的小提琴旋律,“出其不意”的“水陸空快閃大聯(lián)歡”,“意料之外”從人群中走來的世界冠軍、歌唱家,還是在各大高校“青春,為祖國歌唱”網絡拉歌中,大明湖畔、山大學子為青春喝彩,黃河之濱、蘭大學子向祖國祝福,麓山腳下、湖大學子不絕的弦歌……這些激而起、共而情的大合唱,無疑都是于偶然中產生的必然。
愛國主義跨越歷史,輝映時代,指向未來。今天,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這一重大時代節(jié)點,我們不僅要用歌聲禮贊偉大的祖國,奏響時代最強音,更要用勇于奮斗的實際行動匯聚成民族復興的“中國力量”。
這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擔當。
(鈞正平工作室·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