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義以為質。
——《共創(chuàng)中韓合作未來?同襄亞洲振興繁榮——在韓國國立首爾大學的演講》等文中引用
解讀
舍利取義、以義取利、見利思義的義利觀,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思想精髓,不僅是國與國交往的準則,也是為人處世所應堅守的價值信念。義和利并不是并駕齊驅的關系,而是義高于利、義在利先、重義輕利。
習近平引用“君子義以為質”,正是為了強調樹立正確的義利觀。大到國際關系,小到個人修養(yǎng),這都是一個基本原則。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下,羞于言利的時代一去不返,追求利益成為一個人的正當權利。然而,如果見利忘義、先利后義,甚至把利益作為衡量一切的尺度,那么手握公權的領導干部,就難免會在利欲熏心中踐踏公益,在唯利是圖中超越底線。正因此,越是置身于物質豐富的市場經濟,領導干部越是應該樹立正確的義利觀,避免心為物役、利令智昏,而始終讓良知、德行與自律去駕馭利益。對領導干部來說,“以義興利、以理導欲、兼重德力,才是正確的道路”。
原典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論語?衛(wèi)靈公》
釋義
《論語?衛(wèi)靈公》記載了孔子關于“義”的一段論述。孔子說:“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孫(xùn):同“遜”,謙遜。意思是:君子以義作為立身之本,用禮加以推行,用謙遜的言辭來表達,用誠實的態(tài)度去完成。這就是君子??!另外,在《論語?陽貨》中,孔子也有類似表述:“君子義以為上?!?/p>
孔子強調君子“義以為質”“義以為上”,要求君子必須是重義、行義之人,同時還要“禮以行之”。關于“義”,《禮記?中庸》解釋為:“義者,宜也。”即“義”是人們應當承擔的責任,其所考量的是行為的正當性?!墩f文解字》:“義,從我從羊。”清段玉裁注曰:“從我從羊者,與善、美同義?!笨芍傲x”是善與美的標準。
《論語》多處言及“義”,且多與君子相關聯(lián)。諸如:“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薄熬又谔煜乱玻瑹o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也。”可見,“義”是君子應當具備的修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