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8月下旬,由紅一方面軍的第一、第三軍,紅四方面軍的第四、第三十軍,軍委縱隊的大部分及新成立的紅軍大學(xué)合編而成的右路軍,穿越草地。由于張國燾的分裂主義錯誤,9月中旬,右路軍中的第四軍、第三十軍南下再次穿越草地。1936年7月下旬至8月初,紅四方面軍各部穿越草地,其中第四軍和第三十軍是第三次過草地。紅二方面軍各部于1936年7月底8月中旬越過草地。
草地位于川西北,處于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連接地段,面積約在1.52萬平方公里,海拔約在3500米以上。因其歷史上一直為四川松潘所轄,故有松潘草地之稱。
草地地勢平坦,一望無際,白河(嘎曲、葛曲河)和黑河(墨曲)由南而北,縱橫其間,然后注入黃河。河道迂回曲折,水流滯緩,形成大片沼澤。經(jīng)年水草盤根錯節(jié),形成草甸,浮于沼澤之上。河間地帶,時有淺丘隆起,長著一些稀疏的樹木。草地的氣候惡劣,雨雪、冰雹來去無常。沼澤里沒有道路,渺無人煙,危險叢生。
紅軍走過的若爾蓋草地(資料圖)
紅軍過草地時是夏天,白天溫度可高達(dá)30℃,夜間驟降至0℃。紅軍晚上宿營時,紅軍衣服單薄,常常是幾個人背靠背用體溫取暖。
在艱難的長征途中,紅軍戰(zhàn)士每天面臨死亡威脅的不只是敵人的飛機(jī)大炮和圍追堵截,也不只是自然條件的極度惡劣,還有缺衣少食的重重困難。在漫無邊際的草地里,沒有足夠的糧食,不得不吃野菜,甚至煮皮帶充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