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中醫(yī)稱為胃脘痛,屬于消化系統(tǒng)疾病。引起胃脘痛的主要原因有:病邪犯胃,感受外寒;過食生冷或肥甘厚味,或暴飲暴食等;憂思惱怒,氣郁傷肝,肝失疏泄,氣逆犯胃;再者是飲食、勞倦等因素久傷脾胃,導致中氣不足、脾胃虛寒。中醫(yī)按“辯證施治”的原則,對不同病癥治法各異,可根據病情選方治療。
食療方法:
1.鮮土豆100克,生姜10克,榨汁加鮮橘汁30毫升調勻,將杯放熱水中燙溫,每日服30毫升,適用于神經官能癥性胃痛、惡心、嘔吐。
2.粳米60克,砂仁細末5克。粳米加水煮粥,待粥好后調入砂仁末,再煮沸1~2開后即可。早晚服食。此方對虛寒胃痛、脹滿、嘔吐有效。
3.鮮姜3~5片,紅糖適量,以滾開水沏泡,趁熱飲服,服后取微汗。適用于寒氣犯胃的胃痛。
4.大蔥3~4段,生姜3~5片,白胡椒面適量,以開水沖泡;或于火上煮蔥、姜片刻,服時可加少量食鹽調味,再放胡椒面,趁熱飲湯。適用于因感受寒涼的胃痛。
5.桂皮6克,山楂肉10克,紅糖30克。先用水煎山楂后再入桂皮,待山楂將熟去火,濾汁入紅糖,調勻后熱服。用于因飲食寒涼、粘滑太過所致的胃痛。
6.粳米100克,牛肉松25克(或其它肉松)。將粳米用常法煮粥,加入肉松調勻,趁熱用食。適用于脾胃虛寒所致的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