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記
盤點2024溫暖回響
《解放軍報》刊登的4位回訪主人公事跡版面。
歲月穿行,隨著日歷上的數(shù)字一天天變化,我們即將與2024年揮手道別。此時此刻,如果問這一年最大的收獲是什么,我們想,是結(jié)識了更多可敬可愛的老兵。
“一日從軍,終身是兵”,這是老兵們深愛的一句話?;仡櫋袄媳斓亍边@一年捧出的40多個版面、報道過的一位位老兵,我們清晰地看到,老兵們?nèi)匀幌瘛皯?zhàn)士”一樣,前進的腳步不停,奮斗的風采依舊。
因為深愛,所以牽掛;因為牽掛,所以回眸。年終歲尾,我們邀請一年來真誠謳歌老兵的作者、真情關(guān)愛老兵的朋友,回訪本年度報道過的幾位老兵,聆聽時光山谷里傳來的“回響”。
那些故事之外的故事,那些溫故知新的講述,是老兵和時間送給我們最好的“新年禮物”。
——編 者
回訪主人公:“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黃宗德
凝望那個高大身影
■孟 瑋
2024年,《解放軍報》推出多篇稿件,報道“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黃宗德的事跡。黃宗德是我所在的天津警備區(qū)河東第四離職干部休養(yǎng)所一位老干部,我在他的身邊工作快7年了,盡管對他的故事已經(jīng)很熟悉,可每一次重溫,心里依然充滿感動。
第81集團軍某旅戰(zhàn)士與黃宗德(右)交流。王中旺攝
生活中的黃老,不像是一位戰(zhàn)功赫赫的英雄。他的家,所里工作人員都去過,平常人家的樣子,屋里有點昏暗,電視機小而舊。在院子里散步時,他隔著老遠就和我們打招呼,臉上帶著和許多老人一樣的慈祥笑容。
可一說起戰(zhàn)場上的事,黃老立馬不一樣了。有一次他到門診部拿藥,坐在沙發(fā)上等待的工夫,和劉醫(yī)生說起戰(zhàn)斗往事,“話匣子”一打開就關(guān)不住。劉醫(yī)生記得,那天黃老說到有位戰(zhàn)友腸子被打出來時,一邊說一邊在肚子上比畫,說著說著眼淚就掉下來。
有一年夏天,我們請黃老給大家講講戰(zhàn)斗故事。天氣熱,大家都勸他穿涼快的短袖,但他堅持穿那套厚厚的老式軍裝。“只要身體允許,我就穿軍裝講,這樣才有軍人的樣子。”黃老說。
黃老獲得“共和國勛章”后,許多親友到他家中看望。看著大家風塵仆仆的樣子,黃老有些過意不去,總覺得給大家添了麻煩。然而,聽說第81集團軍某旅官兵要來,他又十分激動——那是他的老部隊,當年在朝鮮注字洞南山打仗榮立一等功、獲評“二級戰(zhàn)斗英雄”時,他擔任的就是該旅前身部隊2營5連6班班長。
黃老的女兒告訴我,聽說老部隊來人看望,父親提前好幾天開始準備?!澳贻p戰(zhàn)友來看我,我要跟他們說些什么,才能讓他們有所收獲?我的經(jīng)歷,又能夠給他們帶去哪些啟發(fā)?”那幾天,黃老一直在思考。
與官兵代表見面那天,黃老格外興奮。他高興地與每一位官兵握手,招呼大家坐下,饒有興致地聊起軍旅往事。以前黃老跟我們講戰(zhàn)斗故事,更多提到的是戰(zhàn)爭的殘酷、戰(zhàn)友的犧牲。這一次,他把戰(zhàn)場教給他的經(jīng)驗精心總結(jié),通過一個個真實事例,告訴老部隊的官兵。
“戰(zhàn)爭是很殘酷的,一定要聽從指揮,有集體意識,不能自作主張。上了戰(zhàn)場不光要勇敢,還要很機靈。你跟敵人打仗,武器裝備、兵力都不如敵人的時候,你還迎著敵人去打嗎?你得繞到敵人后面去偷襲他呀……”黃老生動的語言、真摯的講述,感染著現(xiàn)場的每一位官兵。
道別前,官兵代表整齊地站成一排,向黃老敬上軍禮。黃老立刻舉起右手回敬軍禮。那一刻,我看到他的眼眶中有淚光在閃動。
在干休所工作多年,在我心中,黃老的形象一直是高大的。不只是因為他本來個子就高,更基于他在不經(jīng)意間傳遞出來的那股力量。黃老獲得“共和國勛章”后,有一次接受完采訪、我陪他返回的路上,他突然跟我說:“你們不要給我搞特殊,有什么規(guī)定就遵守什么規(guī)定。以前是這樣,現(xiàn)在是這樣,以后更是要這樣?!?/p>
我把黃老的話告訴所里的工作人員,大家感慨,黃老還是那個黃老。守護在黃老身邊,我們感到光榮和幸福。
回訪主人公:重走長征路的紅軍后代鄧玉平
追著“星光”走向遠方
■楊柳青
2024年11月23日,《解放軍報》刊登了鄧玉平老師的文章《仰望長征,熱血澎湃》。20年來,鄧老師15次重走長征路,拜訪了300多位老紅軍。在文章中,她分享了一次參加大學生新黨員培訓會時的感受,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新黨員們聽完紅軍故事后的心靈觸動。
“長征課題組”成員組織活動時留影。作者供圖
文章見報后,鄧老師把鏈接發(fā)到我們“長征課題組”微信群里。大家讀后都很受感動,好像重新回到了校園時代。
20年前,鄧老師是我的班主任,我是她班上的團支部書記。2004年暑假,鄧老師第一次重走長征路。在那年教師節(jié)的一場講座中,鄧老師向?qū)W校師生分享了她一路上的見聞和體會。講座結(jié)束后,不少同學圍著她問個不停。后來,鄧老師組織大家成立了“長征課題組”。
鄧老師的父親鄧志云是一位老紅軍。孩提時繁星點點的夜晚,父親給她講紅軍故事時曾說,看到天上一閃一閃的星星,就想起長征路上的戰(zhàn)友們。這些年,鄧老師也喜歡把紅軍比作“星星”,講述中常常這樣感嘆:“抬起頭來,每一顆星星都在看著我們……”
受鄧老師影響,那些“星星”般的紅軍,對我也有一種深邃的吸引力。2008年鄧老師重走紅25軍長征路,我與她追著“星光”同行。
記得在陜西省延安市志丹縣找到老紅軍苗巨明時,天已經(jīng)黑了。他熱情地把我們迎進窯洞,難抑激動。苗巨明13歲參加紅軍,隨部隊一路征戰(zhàn),右臂和右腿上都有子彈留下的傷疤。那天,他講了很多戰(zhàn)斗故事,告別時緊緊拉著我們的手,不舍得我們離開。
我們還遇到一個四五歲的女孩。看到我們頭戴紅軍帽、手舉紅旗,她好奇地跟著走了好長一段路。我牽著她的小手,告訴她紅軍爺爺、紅軍奶奶的故事。不知她是聽明白了,還是被我們的熱情所感染,一直在點頭。未來,希望她能把當?shù)氐募t軍故事繼續(xù)講下去。
風雨兼程,我們終于抵達延安市延川縣永坪鎮(zhèn)——紅25軍與西北紅軍會師的地方。當?shù)厝罕姷弥覀儚?500公里外的上海趕來,圍著我們噓寒問暖。當時的情景,我現(xiàn)在回想起來還很感動。
“長征課題組”成立后的這些年,鄧老師帶著我們認識了許多老紅軍。一次課間,老紅軍王泉媛給鄧老師打來電話,鄧老師把手機遞給一個又一個同學,讓我們也與她說幾句。有同學問王奶奶在長征路上是怎么堅持下來的,她說:“孩子,那時候心里只有一個信念,就是跟黨走,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再苦再難,只要想到這個,就有了力量?!?/p>
2019年,我?guī)е暧椎膬鹤樱c鄧老師一起拜訪家在北京的女紅軍張文。看到我的兒子頭上戴著紅軍帽,老人笑著拉起孩子的手,輕聲說道:“小紅軍,小紅軍……”她問鄧老師重走長征路的經(jīng)費從哪里來,得知是自費后,讓阿姨推著她進入臥室,出來時拿著一個紅包。鄧老師推辭不掉,出門時把紅包給了我的兒子。那個紅包,我珍藏至今。
成為母親后,我經(jīng)常給兒子講紅軍故事,也想把這些故事講給更多孩子聽。前幾年,我發(fā)起組建了一支志愿服務(wù)隊,大部分成員是我所在的上海市浦東新區(qū)陸家嘴街道的居民。我們通過讀紅色繪本、畫長征主題圖畫等方式,讓孩子們接受長征精神的洗禮。大家還堅持為江西、湖北、云南等地的學生捐贈書籍,把愛心源源不斷播撒在紅軍走過的地方。
今年,“長征課題組”已成立20年。當年參加課題組的同學,如今在各地工作,但組織活動時大家依然積極參加,有的特意帶上兒女,有的從外地趕來。對我們而言,長征是永恒的宏大“課題”,每一次回顧和紀念,都是在為自己的人生充電。那一閃一閃的“星光”,指引著我們走向更遠的遠方。
回訪主人公:寫下300余萬字駐村手記的王愛國
情牽我的父老鄉(xiāng)親
■陶 昱
2024年3月30日,我采寫的《一名老兵的“駐村答卷”》一文,刊登在《解放軍報》上。文章講述了海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機關(guān)工會原主席、退役軍人王愛國,在定安縣富文鎮(zhèn)南埠村和九所村先后駐村時,4年時間寫下300余萬字駐村手記的故事。
如今,王愛國告別駐村第一書記崗位已有1年多,依然牽掛著兩個村子的發(fā)展。前不久,聽說他要到九所村走一走,我決定與他同行。
王愛國(左)與村民交流。唐 雄攝
那天上午,我們來到九所村時,陽光灑在村頭的大榕樹上。幾位在樹下聊天的村民見到我們,熱情地招呼道:“愛國書記回來啦,好久沒看到你,歡迎回‘家’!”
大家興高采烈地說著話,九所村黨支部書記符燕榮說起寫王愛國的那篇文章:“我們都看到了,大家都很高興,有好多人轉(zhuǎn)發(fā)!”
村民吳其香見到王愛國很激動。她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丈夫高位截癱,自己又患有風濕病,平時洗洗涮涮要盡量避免接觸冷水。王愛國駐村時了解到這家人的情況,自掏腰包買了一臺洗衣機送去?!皭蹏鴷洖槲覀兿氲煤芗殻姨貏e感謝他?!眳瞧湎阏f。
九所村與南埠村相鄰,我們還遇到來九所村走親戚的南埠村村民符策操。他的養(yǎng)殖場離九所村很近,熱情地邀我們?nèi)タ纯?。養(yǎng)殖大棚里,一只只毛茸茸的小鵝擠在一起,一見有人靠近,紛紛“曲項向天歌”。
“這些年我做過不少生意,多數(shù)都失敗了。愛國書記那時候經(jīng)常鼓勵我,還幫忙咨詢政策、聯(lián)系資源,就像我的親大哥一樣。”符策操說,他現(xiàn)在是當?shù)氐酿B(yǎng)鵝大戶,這一批鵝苗有3000多只,行情還不錯。
中午時分,我們來到九所村“長者食堂”。見我們進來,正在用餐的老人們開心地跟王愛國打招呼,一位叫何月林的阿婆喊他坐到自己身邊。何月林今年80歲,失去丈夫和兒子后,兒媳帶著孫子在外地打工。一個人在村里生活的她,曾為一日三餐發(fā)愁?!岸嗵潗蹏鴷浗诉@個食堂,讓我每天都能來這里吃飯。他駐村的時候,常常去家里看我……”說著說著,何月林抹起了眼淚。
告別了老人們,我們繼續(xù)沿著村路前行。干凈的小路旁,指示牌上“九所會客廳”“食野食堂”“種子博物館”的標識吸引了我的目光。王愛國說,村里這幾年旅游業(yè)發(fā)展得不錯。他離任后,新任駐村第一書記徐亞平和其他村干部一起,又想出許多有創(chuàng)意的好點子,村里人氣越來越旺。
離開九所村返程的路上,我問王愛國這趟回“家”有什么感受。他面露笑容,悠悠地說:“村里越來越美,大家還是一如既往的熱情……作為村里的‘榮譽村民’,我真替父老鄉(xiāng)親高興?!?/p>
回訪主人公:50余年捐款助人的劉乾坤
一起畫好愛心“逗號”
■魏旭凱
前不久,戰(zhàn)友雷運武退役回鄉(xiāng)后,把他今年榮立三等功的獎金捐贈給湖南省慈善總會,此舉在我們單位被傳為美談。
我給雷運武打去電話,問及原因。他的話讓我心頭一熱:“沒啥,就是單純想做點好事,向你寫過的那位老兵劉乾坤學習……”
聽雷運武這么說,我不禁想起一件事。今年4月,《解放軍報》刊登了《有位好人叫“紅兵”》一文后,雷運武拿著報紙找到我,問了不少文章主人公劉乾坤多年來捐款獻愛心的故事。這次雷運武把立功獎金捐出去,想必捐款助人的想法,在他心里醞釀已久。
劉乾坤(左五)與群眾開展社區(qū)活動時留影。受訪者供圖
劉乾坤是新疆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qū)南山社區(qū)居民,當過兵,退休前是一名基層干部。1972年至今,他省吃儉用,堅持向有需要的群眾捐款,保存的匯款回單有4000多張。不過,他匯款時從來不用真名,用得比較多的名字是“紅兵”“戰(zhàn)友”等。
前不久,我再次拜訪劉乾坤?!疤昧?,太好了……”聽說有年輕戰(zhàn)友在自己的影響下主動獻愛心,劉乾坤很高興,“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我們的隊伍中了。”
在劉乾坤家,我看到一張他和蒙古族小伙巴音德力格爾的合影。家住新疆伊犁昭蘇縣的巴音德力格爾,幼年失去父母。得知巴音德力格爾面臨輟學的困境,劉乾坤從2006年開始資助他上學,直到他找到工作才停止匯款。從媒體報道中得知恩人的真名后,巴音德力格爾幾次提出要到烏魯木齊看望,都被劉乾坤婉拒了。
然而,這沒能打消巴音德力格爾的念頭。去年,聽說水磨溝區(qū)政府為帶動更多群眾崇德向善,牽頭成立了“劉乾坤工作室”,巴音德力格爾一直關(guān)注著工作室的動態(tài)。今年11月,知曉工作室組織一場志愿服務(wù)活動,巴音德力格爾特意趕來參加,第一次與劉乾坤見了面。
“那天他跑過來,一下子就把我抱住了?!眲⑶び檬帜﹃掌?,微笑著說,“我第一次匯款時他才10歲,現(xiàn)在是一米八多的大個子,比我高出一頭。這個孩子如今也加入了當?shù)氐闹驹刚邎F隊,經(jīng)常參加公益活動?!?/p>
這次拜訪劉乾坤,我看到他的柜子里,又增加了一沓新的匯款回單。每月領(lǐng)到退休金后,劉乾坤依然第一時間到郵局匯出一筆筆愛心款。和以前不同的是,有時候他沒時間,這件事就由女兒代辦。“我這么多年堅持捐款,女兒以前也有過埋怨??吹胶芏嗳嗽谖业膸酉路e極參加公益活動、獻出愛心,她漸漸理解了我。”劉乾坤說。
與南山社區(qū)居民交流,我發(fā)現(xiàn)說起劉乾坤時,許多人眼中閃著光亮。一位居民說,以前主動做好事會覺得有些不好意思,如今在劉乾坤的影響下,整個社區(qū)形成一種氛圍,好人好事越來越多。
“做好事,關(guān)鍵是發(fā)自內(nèi)心去做、堅持去做,讓好人好事永遠在我們身邊?!眲⑶ふf,未來他期盼有更多人熱愛公益、投身公益,一起畫好愛心奉獻沒有終點的“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