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路的哲學探索和哲學表達
作者:汪信硯(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
在中國近現(xiàn)代,時代的中心問題始終是“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亦即中國走什么道路的問題。近百年來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從根本上說就是為了探索和回答這一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的實際相結合,不斷地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而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理論成果,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中國道路的哲學表達。
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對中國道路的初步哲學表達
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后,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長期閉鎖的國門,中國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不斷加劇,中華民族的危機日益深重,“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日漸凸顯為時代的中心問題。為了拯救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回答“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前仆后繼地向西方學習,最終在俄國十月革命的感召下找到了馬克思主義。正如毛澤東所說,自此以后,他們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即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得出了必須“走俄國人的路”的結論。所謂“走俄國人的路”,是從總體方向上對“中國向何處去”問題的回答,是就中國道路的性質而言的,是指中國必須像俄國十月革命那樣通過階級斗爭和無產階級革命而實現(xiàn)社會主義,而并不是說在一切方面都照搬俄國人的道路。
五四運動后,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傳播和研究,都體現(xiàn)出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注重對中國道路性質的哲學探索的鮮明特點。李大釗認為,馬克思主義是“世界改造原動的學說”和“拯救中國的導星”,并特別強調唯物史觀是整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基礎。他依據(jù)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指出,要解決當時中國的各種社會問題,必須首先致力于經濟問題的解決,因為“經濟問題的解決,是根本解決。經濟問題一旦解決,什么政治問題、法律問題、家庭制度問題、女子解放問題、工人解放問題,都可以解決”;而要解決經濟問題,就必須像俄國那樣積極開展階級斗爭,進行社會革命。他說,假若不應用馬克思的階級斗爭學說,“絲毫不去用這個學理作工具,為工人聯(lián)合的實際運動,那經濟的革命,恐怕永遠不能實現(xiàn)”。
瞿秋白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種改造世界的哲學,而唯物辯證法就是馬克思主義改造世界的武器。他指出,要改造中國社會,就必須“用社會科學的方法,試解剖中國的政治經濟,討論實際運動”,而社會科學的根本方法就是“互辯律的唯物主義”。瞿秋白也很重視研究和傳播唯物主義的歷史觀。他認為,馬克思的唯物史觀是一種辯證唯物主義的歷史觀,它是探討資本主義社會的秘密和揭示人類社會進步的學說。他還具體地運用唯物史觀對中國社會的性質和中國革命的諸多問題作了具體而深刻的分析,論證了中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李達之所以不遺余力地研究和傳播馬克思主義,也是為了探索和回答“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李達深信,唯物史觀不僅能夠幫助人們認識和把握社會組織的核心,而且能夠為人們指明社會發(fā)展的方向和提供改造社會的方針。他依據(jù)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指出,正確認識中國社會是改造中國社會的根本前提,而要正確認識中國社會,必須深入研究中國社會的經濟狀況。為此,他運用唯物史觀對中國近代經濟史作了深入研究,并由此對中國社會的性質和中國革命的一系列重要問題作了精辟分析。他指出,中國社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中國革命的任務是打倒帝國主義和鏟除封建遺物,中國革命的必然歸趨是由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而達于社會革命;只有全體民眾起來打倒帝國主義、鏟除封建勢力、建立民眾政權、大力發(fā)展國家資本、徹底解決土地問題,才會有真正自由平等的新社會。
上述表明,五四以后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在緊密結合中國實際傳播馬克思主義哲學并由此開啟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過程中,就已對中國道路的性質作了哲學審視和探索,對中國道路作了初步的哲學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