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之再駁 然后施行
“在沒出現(xiàn)不同意見之前,不做出任何決策?!边@是管理界流行的一句話。
有一個故事,就是這句話的有力詮釋。
清初的尹文達公,是一位封疆大吏,先后在云南、貴州任總督,并三督川陜,四督江南。他每遇重大問題,不是急于決策,而是廣泛征求意見。他常對下屬說一句話:“我提出意見,大家來駁我。我作解釋,你們再駁,只到萬無可駁時而后實行,萬不可因為是我說的而有所因循?!币驗檫@個緣故,尹文達公所行各事,很少有失敗的。
“兩刃相割,利鈍乃知;兩論相訂,是非乃見。”再聰明的人,也會有想不到的事;再謹慎的人,也會有疏漏的時候。只有集思廣益,集中大家的智慧,吸納群眾的意見,從不同角度審視問題、分析問題,才能使不完全的意見趨于完善,錯誤的意見得到修正。正如一位領導同志在民主生活會上所說的,要把不同意見當“好聲音”,盡量吸收到民主決策中來。
彭真同志生前常說,決定問題,要“八面樹敵”,?聽取方方面面的意見,不但要看好的、有利的方面,還要有意識地從反面考慮,看到不利的方面。這種決策藝術很有道理?!鞍嗣鏄鋽场?,就是讓人提不同意見,也就像陳云說的,“假設一個對立面,讓大家來批駁”,從而最大限度地規(guī)避風險、減少失誤,使決策趨于完善、臻于科學。
現(xiàn)在,一些機關和領導常感嘆“聽不到意見”了,問題不少但意見不多。一些單位和部門決策往往“一致通過”,領導開口一呼百應。這種“異口同聲”的情況,其實是不正常的。周總理曾對此現(xiàn)象提出批評。他說:“一個共產(chǎn)黨員,怎么可以沒有意見呢?我不喜歡你們一來就同意我的意見,那還要討論作什么?你們要提不同意見,甚至相反的意見?!?/p>
聽不到意見,不等于沒有意見。在個別單位,有的不同意見被“過濾”了,有的不同看法被“統(tǒng)一”了,表面上“一團和氣”,私下里議論紛紛。還有的領導搞“一言堂”,不愛聽不同意見,或者聽了也不當回事。時間長了,有許多意見就“隱身”了。聽不到“好聲音”,許多真知灼見被埋沒,這對科學決策,是個很大的損失;對于正確決策,不是什么好事情。?
“有錢難買反對自己意見的人?!蹦切]有一點雜音的“異口同聲”,值得警惕和注意。就像一只航行的船只,如果所有的人都站到一邊,船就會有傾覆的危險。多一種不同意見,就多一個備選方案;多一個對立面,就少一分片面和失誤。廣開言路,廣納善言,駁之再駁,然后施行,才會離錯誤越遠,離真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