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wǎng)-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孫智英 發(fā)布:2024-06-18 07:11:31
底盤技師:一片匠心守護戰(zhàn)車
■郭偉峰 梁云龍 解放軍報記者 李由之 特約通訊員 姚欣彤
又是一個裝備保養(yǎng)日。
第82集團軍某旅的車場里,一排排裝備的底盤下傳來陣陣有節(jié)奏的聲音。
一種裝備一個修法,一臺裝備一個保養(yǎng)法。底盤技師們說:“每一臺裝備都需要我們按照其裝備性能和運轉系統(tǒng)一一‘把脈’,對癥‘問診’。”
底盤技師是裝甲裝備搶救搶修的“良醫(yī)”,一雙雙浸滿黑色油漬的手,一套套沾滿污漬的迷彩服,一次次爭分奪秒的搶救搶修,見證了底盤技師一片匠心守護戰(zhàn)車的故事。
第82集團軍某旅戰(zhàn)車正在機動。
堅守,同樣是一種沖鋒的姿態(tài)
一級上士劉英康從小就喜歡車輛,無論是小時候的玩具車,還是如今的車輛裝備,他都喜歡拆解再組裝,探究其中的奧秘。
當劉英康決心成為一名底盤技師的時候,有人不理解:底盤技師天天跟裝備打交道,又臟又累有啥好?他說:“有困難不可怕,怕就怕要做的事不是自己喜歡的?!?/p>
然而,愛好和專業(yè)不一樣,剛開始擔任底盤技師的時候,因為技能經(jīng)驗不足,劉英康并不被人看好。但他沒有氣餒,他知道自己要學的東西有很多——白天,劉英康鉆在底盤下面,仔細研究每一個零部件的構造;晚上,他手捧專業(yè)書籍,經(jīng)常一學就是大半個通宵。遇到不懂的難題,他經(jīng)常向老技師請教。
勝利不像山坡上的蒲公英一樣唾手可得,學習技能也不能一蹴而就。有時,他會被一個底盤問題困擾好幾天,甚至夜深人靜的時候,還經(jīng)常跑到車場反復鉆研。
一次操作練習中,劉英康的手指被厚厚的鐵板夾到,鉆心的疼痛在一瞬間讓他直冒冷汗。他僅僅簡單處理完傷口,就又跑回車場繼續(xù)練習,戰(zhàn)友們開始對他刮目相看。
裝備不斷更新?lián)Q代,意味著底盤技師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每次面對新挑戰(zhàn),劉英康就把自己當成“小學生”,“釘”在底盤下、“鉆”進資料里。通過日復一日的摸索和實踐,劉英康的專業(yè)技能突飛猛進。
回想起11年前,自己決定成為底盤技師的那一刻,他知道自己走對了路:“我熱愛這個崗位,我會一如既往地堅持下去?!?/p>
對于一名底盤技師而言,也許堅守同樣是一種沖鋒的姿態(tài)。這份感受,在三級軍士長陳偉敏心中更加明顯。
那年冬天,一臺裝備在執(zhí)行任務途中拋錨,急需維修。陳偉敏接到命令二話不說,拿起工具趕赴現(xiàn)場。嚴寒里,陳偉敏鉆入車底,一修就是幾個小時。當裝備重新發(fā)動,他的雙手、雙耳已經(jīng)凍得通紅,油漬和泥土混合在一起,顯得更加黝黑。
為了趕維修進度,一連幾天鉚在車場是常態(tài)。由于長時間和油污打交道,陳偉敏的妻子調侃他是“汽油男”,陳偉敏笑著說:“不光是汽油味,還有柴油、機油、潤滑油,我應該是‘萬金油’?!?/p>
這些年,陳偉敏記了20多本裝備筆記,包括數(shù)十種型號裝備,這些筆記陪伴了他很多個不眠之夜,見證他克服了數(shù)不清的困難。數(shù)年如一日地刻苦練習,陳偉敏練就了特殊的“聽診”絕技。他耳貼發(fā)動機,通過異響就可以判斷出問題所在。陳偉敏自己總結出一套“裝備故障判斷維修四步法”,在單位里廣為流傳。
在陳偉敏的幫帶下,中士吳正華進步很快。剛擔任底盤技師時尚顯稚嫩的吳正華,如今可以輕松應對許多裝備問題。談起吳正華,陳偉敏語氣中充滿了驕傲。
一次演練前,裝備突發(fā)故障。吳正華主動請纓,連夜查找問題。后來,他發(fā)現(xiàn)油箱與油路存在雜質,便連夜把全車的燃油油路、油箱全部拆開清洗。
“在戰(zhàn)友最需要的時候站出來,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吳正華眼神篤定,透著堅毅。
還有一次,車輛機動途中油管漏油,墊片損壞,但車上沒有多余的備用墊片,吳正華靈機一動,利用鐵路裝載剩余的膠皮墊片,裁剪出合適大小,用作油管墊片,成功解決了問題。他的手上、衣服上早已滿是油污,顧不上清洗又馬不停蹄地趕赴目的地。
鍥而不舍,久久為功,一個個故障被成功排除,靠的正是底盤技師們數(shù)年磨劍的堅韌。
維修操作教學。
千錘百煉,關鍵時刻才能挺身而出
在每一個裝備故障面前,底盤技師“望聞問切”,總能快速定位原因、排除故障。內(nèi)行人都知道,這一身過硬的本領,沒有多年的理論功底和實踐操作,是練不出來的。
一次訓練結束返回途中,因雨后地面泥濘松軟,幾臺履帶裝備相繼淤陷。而同樣的路況,底盤技師、三級軍士長宋代亮卻駕駛某型履帶裝甲工程車飛馳而過,車尾的泥巴被履帶甩起兩米多高。
戰(zhàn)友們直呼:這是高手——裝甲工程車車體笨重,動力不足,在宋代亮的手里,卻能在泥濘的草原上馳騁,駕駛員們個個驚訝。
其實,剛上路的時候,宋代亮發(fā)現(xiàn)排煙口噴出一些黑煙,他檢查發(fā)動機后,斷定發(fā)動機有些進氣故障,導致動力不足。他鉆進駕駛室,一番緊急處置后,再次發(fā)動車輛,通過前后反復沖車,將裝備動力調整到上佳狀態(tài),才有了淤陷地段上的精彩飛馳。
入伍18年,宋代亮日復一日苦練本領,成長為技術大拿。每次歷經(jīng)換裝,他想的都是如何用最快的速度適應新裝備,快速形成戰(zhàn)斗力。
4年前,連隊配發(fā)新裝備,戰(zhàn)友們擔心:“新裝備信息化程度高,如果出現(xiàn)問題解決不了怎么辦?”
面對新裝備、新環(huán)境、新要求,宋代亮沒有含糊,帶領任務車組全體戰(zhàn)士,捋思路、教方法、鼓干勁,展開攻關。面對難啃的“硬骨頭”,他秉承“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的態(tài)度,帶著車組認真鉆研,最終車組乘員熟練掌握新裝備技術性能,當年便形成戰(zhàn)斗力,在駐訓中圓滿完成搶修任務。
前不久,在其他單位參加技能考核的宋代亮,接到連隊駕駛教練員張四波的電話:“宋班長,訓練時感覺車輛動力不足,檢查時好像有異常聲響,不知道啥原因?!?/p>
宋代亮隨即讓張四波將手機靠近發(fā)動機,通過電話聽聲音,宋代亮斷定是發(fā)動機故障。于是,宋代亮讓張四波暫停訓練,將車輛緩慢駛回野戰(zhàn)車場。
考核歸隊后,宋代亮帶領車組成員,在野外條件下僅用一天時間,完成發(fā)動機吊裝、分解、更換缸墊。
平時遇到發(fā)動機故障問題,要么返廠維修,要么協(xié)調廠家?guī)煾祦黻牨U暇S修,維修周期較長。能夠在野外條件下,短時間內(nèi)完成發(fā)動機分解并排除故障,兄弟單位和廠家?guī)煾禑o不豎起大拇指。
千錘百煉,關鍵時刻才能挺身而出。宋代亮在修理廠跟廠培訓期間,本沒有發(fā)動機分解、維修、組裝課程,后來他發(fā)現(xiàn),廠家?guī)煾蛋滋旖M織培訓教學,晚上學員們休息后,才加班對部隊送修裝備進行維修。
宋代亮覺得,這是難得的機會,于是主動協(xié)調廠家,加入裝備維修任務中。他利用周末休息時間,在廠家資料室翻閱學習各種裝備資料。
宋代亮在學習筆記中寫道:“只有在學中用、用中學,在探索轉型的道路上敢于突破自我,踏實學習,才能履行好一名底盤技師的職責?!闭怯辛四嵌谓?jīng)歷,才有了他現(xiàn)在自主排除發(fā)動機故障的底氣。
“一名優(yōu)秀的底盤技師,除了扎實的理論功底,寶貴的實踐經(jīng)驗是必不可少的?!庇兄?4年軍齡的二級軍士長、底盤技師石東說:“排除裝甲底盤故障,就要有‘排除不了、誓不罷休’的韌勁?!?/p>
去年夏天,駐訓地域出現(xiàn)裝備轉向突然失靈的故障,廠家要求把轉向油泵返廠維修,可每次都是檢測正常,檢測完再次安裝后故障消失。但時間不長,又會出現(xiàn)同樣的故障。
那段時間,石東吃住在裝甲車場,對電路、油路反復檢查,不同車輛之間相互比對。終于,他發(fā)現(xiàn)是轉向泵濾芯堵塞造成的問題。從那以后,轉向失靈只需要取出轉向濾芯進行清洗,故障就很快排除,大大節(jié)省了檢測維修時間。
維修戰(zhàn)車底盤。
成功,要比別人付出更多努力
去年,中士班長鮑海峰榮立三等功。他始終記得師傅宋代亮的話——
6年前,剛入伍的鮑海峰還是一名裝甲搶救搶修專業(yè)學徒。一次訓練中,由于他裝備牽引操作不規(guī)范,險些釀成安全隱患。
一開始,鮑海峰對自己的崗位是抵觸的,他感覺同年兵在其他崗位都很輕松,而自己每天鉆進底盤下面修車又臟又累,便產(chǎn)生了畏難情緒。那次訓練結束后,宋代亮嚴厲指出他訓練不認真、怕苦怕累,鮑海峰頓時紅了臉。
“學習技術慢不要緊。成功,要比別人付出更多努力?!贝撕?,宋代亮重點關注這名新兵學徒,毫無保留地教他專業(yè)技巧,傳授專業(yè)知識。
意識到自己比別人落后,鮑海峰私下開始加緊練習。別人周末休息,他一個人拿著修理工具坐在專業(yè)教室里找“手感”,練習規(guī)范操作動作。他將宋代亮傳授的知識和實操經(jīng)驗相結合,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本領。
如今,回想起曾經(jīng)咬牙鉆研的日子,鮑海峰紅了眼眶:“真的很感謝宋班長對我的指導……”在宋代亮的帶教下,鮑海峰的進步有目共睹。去年,他在上級組織的裝甲搶救搶修骨干集訓中被評為“優(yōu)秀學員”。
入伍13年的底盤技師、一級上士張金超,兩次取得軍以上專業(yè)比武第一,被中部戰(zhàn)區(qū)陸軍評為“踐行強軍目標標兵個人”,被集團軍表彰為第六屆“強軍先鋒”,榮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
“我取得的成績,離不開老班長們對我的幫助!”張金超說,幾年前,他從汽修專業(yè)轉崗到裝甲搶救搶修專業(yè),面對新的知識與裝備,他一下子有了“本領恐慌”。
當時,他所在的修理連有很多在裝甲搶救搶修專業(yè)上非常有經(jīng)驗的底盤技師。在師傅們的幫助下,張金超一點點將新裝備零件認全。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師傅們誰有空閑便會幫助張金超解答難題,手把手傳授技巧經(jīng)驗。
就這樣,張金超一遍遍地練習拆卸分解、牽引連接等專業(yè)技能,哪怕身上早已經(jīng)被汗水與油污浸濕,也絲毫沒有降低手上的速度……
轉崗不過3年,張金超參加集團軍比武,獲得第二名;2023年,他參加中部戰(zhàn)區(qū)陸軍搶救搶修骨干比武,獲得第一名。
自己的成長成才,飽含著師傅們無私的幫帶。張金超也明白: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一次,旅里準備組織崗位練兵比武,怎樣將戰(zhàn)士們帶出好成績,成了張金超最關心的事。
“鄧康的動手能力強,但是理論稍差,晚上要加強理論背記”……他在自己的日記本上寫著對每名班員的分析,只為更好地因材施教。
為尋求最快的進步方法,他們坐下來,科學制訂理論學習計劃。最終,鄧康不負眾望,取得了崗位練兵比武第一名的好成績。
下士葛家壕忘不了,班長石東對他的教導。石東常說:“每一種裝備都有自己的修理技巧,必須嚴謹對待,否則會損傷裝備?!睆囊婚_始跟隨師傅出任務、跑修理廠家,到如今自己可以獨當一面完成底盤修理任務,師傅嚴謹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言傳身教的工作技巧,令葛家壕十分難忘。
“我們常年與工具器材為伍,在油泥污垢中練硬功。底盤技師雖為保障兵,打贏責任一點都不小。每一次搶救搶修現(xiàn)場,就是我們證明自己的舞臺?!备鸺液菊f。
(張亞星、吳武林、胡東亮 攝影)
【記者手記】
那一雙雙黝黑的手
■解放軍報記者 李由之
行走在第82集團軍某旅裝備車場,記者看到一個個滿是油污的身影,不停地忙碌著。
戰(zhàn)士們鉆進車底、蹲在車上、站在車前,伸出一雙雙滿是力量的手,對裝備進行著維護保養(yǎng)。
這一雙雙手有粗有細,但它們共同的特點是皮膚黝黑、關節(jié)粗壯。因為,這是底盤技師的手。
這一雙雙手有時會戴著手套,但即使這樣,機油也會透過手套的麻布,浸潤在手上。
這是一雙雙敏感的手。它能感知到底盤上每一個微小的振動、聲音和溫度的變化,從而判斷出裝備的癥結,進行及時修復和調整。
這是一雙雙靈巧的手。這雙手,握得住扳手、擰得緊螺絲、拎得起千斤頂,在裝備底盤的方寸之地穿梭自如,一次次施展“妙手回春”的“魔法”。
這是一雙雙執(zhí)著的手。數(shù)年如一日地鉚在裝備底盤下,在機油和污泥中不斷摸索,將“趴窩”的裝備再次賦予“活力”。
這一雙雙手的主人說:“我們不怕臟和累,我們更關心怎樣能精準修好每一種裝備的底盤……”
一級上士劉英康的手,布滿了厚厚的老繭。這雙手和劉英康一起見證了4次裝備換代和換裝轉型。
中士吳正華本來擁有一雙白皙修長的手,但自從他擔任底盤技師之后,這雙手也變成了“粗壯”。
這一雙雙手的主人,要經(jīng)歷多少次摸索才能成為修理能手;這一雙雙手的主人,要歷經(jīng)多少次磨煉才能成就專業(yè)大拿。
這一雙雙手,不懈鉆研,精益求精。因為熱愛,所以把最好的創(chuàng)造獻給軍營,因為堅持,所以把全部的力量投入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