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通訊的采訪與寫作(上)
名家簡介:
江永紅,解放軍報社原高級記者、副總編輯。1968年入伍,先后任戰(zhàn)士、排長、干事、指導員,1979年調(diào)入解放軍報社,先后任駐站記者、機動記者組組長、記者部主任。其新聞作品和報告文學作品風格鮮明,兵味濃烈,在軍內(nèi)外有“大兵記者”之稱,“江氏新聞”之譽。先后獲全國好新聞獎1次,中國新聞獎一等獎1次,全國優(yōu)秀報告文學獎2次,八一文藝大獎2次,解放軍文藝優(yōu)秀作品獎4次,中篇《好夢將圓時》獲建國60周年優(yōu)秀中短篇報告文學獎,兩次被評為全國優(yōu)秀新聞工作者。1994年獲第二屆范長江新聞獎。1996、1999、2001年分別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中國作協(xié)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理事。出版《中國師》《名將解甲》《誰毀了大明王朝》 《例說100》《自悟一得》《江永紅軍事新聞精品集》等著作或作品集14部。
一、我所理解的工作通訊
顧名思義,工作通訊就是反映工作的通訊,包括某項工作的正面或反面的經(jīng)驗,某項工作成功與失敗的分析,某項工作發(fā)展趨向的預測及評論等等。
我認為,工作通訊在寫作上是介于事跡通訊和記者述評之間的一種新聞文體。首先,它具有新聞性,即是新近發(fā)生的事,是正在做或即將全面展開的工作,而非已經(jīng)做過了、已經(jīng)收了攤的工作;其次,它具有敘事性,像記者述評述的部分那樣,這種敘述是比較概括簡練的,而不是像事跡通訊那樣靠細節(jié)來敘述;第三,它具有論說性,作者要鮮明地表明自己的觀點,在該議論的地方恰如其分地評論,通篇應充滿分析,帶有理論色彩。
在新聞的各種文體中,工作通訊是較為難寫的一種。它對記者的知識面和駕馭文字的能力都有較高要求。
二、工作通訊的分類及其寫作特點
從內(nèi)容上分,我認為可以分為經(jīng)驗式工作通訊和預測式工作通訊。
先看經(jīng)驗式工作通訊:
例1:《落實,從出發(fā)點上開始》(載《解放軍報》1991年1月4日一版),三個小標題分別為:1.政策實不怕“對策”巧;2.用腳板子治“歪嘴和尚”;3.“神仙和”乃落實之本??戳舜箢}目和三個小標題,就知道是寫工作經(jīng)驗的。
例2:《從經(jīng)常性工作落實起》(載《解放軍報》1991年4月6日一版),4 個小標題分別為:
養(yǎng)底氣得靠“家常飯”;
“無浪的海底臥蛟龍” ;
要害是解決經(jīng)常性工作不經(jīng)常的問題;
重復是落實之路。
與例1同,它的經(jīng)驗性質(zhì)從題目上便可以看出來。有時,文中的小標題甚至于有些像文件和指示。如:
例3:《練兵之道,貴在知兵》(載《解放軍報》1983年3月15日一版),三個小標題分別為:
弄清兵的基礎,確定教學起點;
適應兵的能力,編排訓練內(nèi)容;
把握兵的心理,提高訓練效率。
這三個小標題就頗有些像訓練指示。
總之一句話,經(jīng)驗性工作通訊要寫經(jīng)驗。
下面說說預測式工作通訊。它與經(jīng)驗性工作通訊不同,主要不是寫經(jīng)驗,而是通過對某項工作的分析,提出趨向性預測,有時會開出一些可供選擇的“處方”,有時只提出問題,指出方向,而并不開出“處方”。
例1:《我們需要改革的政策》(載《解放軍報》1988年2月8日一版),從“三條新聞”說起,提出了改革需要政策的問題;接著分析了“改革的領導與改革的政策”,說明只有改革的領導而沒有改革的政策,改革是改不徹底的,改革的領導一走,改革便夭折了,只有用改革的政策做保證,改革才能順利發(fā)展;最后寫“不可避免的雙軌制”,通過對現(xiàn)實的分析,提出了改革的政策與老政策之間的關系問題,對如何通過改革將雙軌制變?yōu)閱诬壷铺岢隽粟呄蛐灶A測。
這篇稿子在一版頭條刊出后,有同志評報,認為非驢非馬,不倫不類,不能讓這種東西上頭條。其實,這是一篇類似新聞分析的一種預測式工作通訊,實在不必大驚小怪。
我們寫過的預測式工作通訊還有《改革:當代中國軍人的求索》(與饒洪橋、王洪山、何德來合作,載《解放軍報》1988年5月13日二版)等等。
從寫作上看工作通訊,我認為主要可以分為三類:評點體、夾敘夾議體和敘述體。
(一)關于評點體的寫作
以《改革:當代中國軍人的求索》(以下簡稱《求索》)為例,一開頭就定下了評點體的風格:“當我們?yōu)橐呀?jīng)取得的一系列改革成就而欣欣鼓舞的時候,我們又驚異地發(fā)現(xiàn):軍隊的改革正處在兩難境地之中,舉步維艱。
“這一發(fā)現(xiàn)同樣令人喜悅:它標志著共和國一代軍人在歷史使命面前的自覺與成熟?!?/p>
評點體的工作通訊有些像理論文章,但是它不能像理論文章那樣從理論到理論,而是用理論來評點事物,“指點江山”,從而指出事物的發(fā)展趨向;評點體工作通訊有些像報紙評論或時評,但是它不像評論和時評那樣具有權威性,作者代表官方或某種政治集團來講話,寫作上也不像評論和時評那樣具有那么高的理論性,它仍然是以提供事實(包括觀點)為主,最終結論可以自己做,也可以留給讀者去做。能夠引起讀者重視,啟發(fā)讀者去思考,便算達到了目的。
評點體寫作的五個要素:
1.所觸及的一般是帶宏觀性的大問題。比如,《求索》是以探討軍隊改革為主題的,涉及的四個問題分別為:國家觀念、國家利益問題;危機意識問題;改革的效益問題;改革的理論問題。寫評點體工作通訊,作者應有點大家氣度。小鼻子小眼,婆婆媽媽不行,需站得高一些,從宏觀上把握事實,加以評點。如《求索》中關于我們的危機觀念是這樣寫的:
“我們的危機觀念仍然停留在陸疆觀念上。一講我國疆域,只說960多萬平方公里的陸地,忘了講30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域,更忘了還有無限的空間—在那里有偌大的‘未定國界’!
“時至今日,世界變小了。
“一位學者研究21世紀的全球安全環(huán)境,是從這樣幾個角度進入的:天然資源日益減少;人口大大增加;科技進步更加迅猛;交通、信息傳遞手段高速發(fā)展,經(jīng)濟、貿(mào)易、科技的交流更加方便,摩擦、爭奪、沖突也就更容易發(fā)生。
“人們都說,本世紀無大戰(zhàn)。但許多人卻沒有看見下世紀的‘大戰(zhàn)’已經(jīng)開始。這場‘寂靜戰(zhàn)爭’包括資源戰(zhàn)、貿(mào)易戰(zhàn)、人才戰(zhàn)、科技戰(zhàn)等等。
“從全球觀念、未來觀點上來看危機,你就會時刻想起國歌中的話......”
這是從宏觀上落筆的一個例證。當然,我們絕不可不著邊際地把小事吹大,似乎越宏觀越好?,F(xiàn)在有些報道動不動就來那么一段看似宏觀的描寫,其實并不切題,反而給人一種故意“唬人”的感覺。
2.要用高度概括而又具體形象的語言。語言是文章的建筑材料,點評式工作通訊既然屬通訊范疇,它的語言就應該是通訊式的,是形象而具體的,只不過與事跡通訊相比,它不需要那么多的細節(jié)描寫,是高度概括的。既要高度概括,又要形象具體,這似乎是矛盾的,其實只要掌握了規(guī)律,一點也不會有矛盾的感覺。馬克思寫《資本論》,魯迅寫雜文,尚且能做到形象生動,工作通訊更應該形象生動才是。如何做到這一點呢?加強文字功夫的鍛煉是唯一辦法。在這一點上,可以借鑒文學的手法 ,每寫一句話,都考慮如何出形象,用形象的語言。所謂形象,即可感知的對象,讓人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存在。《求索》中講到農(nóng)民式的封閉觀念時,用了這么幾句話:“只管自己中不中,管他東西南北中’?!F(xiàn)代化設備日曬雨淋,而倉庫堆放的馬燈、案板整整齊齊,還美譽為先進單位?!瘉G西瓜,撿芝麻,還以為賬就應該這么算。”每一句話中差不多都有具體形象,但又是高度概括的。當然,這段話是否十分準確還可以商量,但是不失為一種概括而形象的語言。
3.形散意不散的結構方法。在評點體的工作通訊中,形散意不散的結構方法是用得較多的。此種結構便于作者縱橫馳騁,調(diào)動各方面的事例來說明主題。以《求索》為例,古今中外無所不談,但始終集中在一點上:軍隊改革的方向問題。當然,并不一定都用形散意不散的結構方法,有時一事一議也未嘗不可。這要根據(jù)主題和材料來決定。如果碰到可以小中見大的材料,就大可不必硬要來個“形散意不散”,從一點切開口子,層層剝皮,深入分所,要比鋪開架子做文章好?!氨鵁o常勢,水無常形”,這個格言可以用到文章結構上。
4.重在分析,提出獨到的見解。思想性是工作通訊的靈魂,評點式工作通訊更講究觀點、見解的新鮮,否則非失敗不可?!肚笏鳌氛饎尤说牡胤剑谟谥赋隽塑婈牳母镏械摹肮秩Α保核嗔颂砻?,面多了添水,缺乏總體論證;在于指出了改革要以國家利益作為制定目標的準星;在于提出了效益觀念和呼喚理論支柱。此文發(fā)表后,不僅國內(nèi)反響強烈,海外也產(chǎn)生了影響,美國記者向外交部申請采訪此文作者。
5.突破口應該是具體的,評點式工作通訊因為涉及的問題較為宏觀,容易出現(xiàn)大而空的毛病。像寫論說文首先要把住立論關一樣,評點式工作通訊的切口一定要具體。否則就容易出現(xiàn)泛污議論的傾向。一種從具體事實切開,如《我們需要改革的政策》是從三條新聞切開口子的;一種是從具體問題切開,《求索》是從“怪圈”現(xiàn)象切開口子的。不論從事實或問題切口,都必須是具體的。由具體到抽象,符合工作通訊的特點。
(二)關于夾敘夾議體的寫作
夾敘夾議體與評點體的區(qū)別在于:評點體的理論性更強,事依附于理,以理為主;夾敘夾議體理依附于事,以事為主。尤其是正面報道,事不硬,理即不硬?!堵鋵?,從出發(fā)點上開始》(載《解放軍報》1991年1月4日一版)所以成功,首先是因為營以下營房工程的確落實得好,確有落實的經(jīng)驗?!稄慕?jīng)常性工作落實起》《練兵之道》這些正面報道也無不如此。中性的報道如《犁與劍,彼此不是單行線》(載《解放軍報》1991年4月7日一版)所以有所反響,并不在于記者發(fā)了多少高明的議論,而是其中的事實可以啟發(fā)人思考。
寫作要點:
1.一定要采訪到有較強的思想性的事例。這件事或這一串事可大可小,不像評點式那樣一般需要較為宏觀的大事大問題。但事例無論大小,本身必須具備一定的思想性。否則,寫作時敘與議就很難融于一體,出現(xiàn)兩張皮的弊病。舉例來說,《犁與劍,彼此不是單行線》選擇的是國防建設與經(jīng)濟建設的關系這個宏觀層次的問題;《從經(jīng)常性工作落實起》選擇的是抓落實這個中觀層次上的問題;《練兵之道》選擇的是練兵方法這個微觀層次的問題??梢姛o論宏觀、中觀、微觀上的問題,都可以用夾敘夾議體來寫作。至于如何衡量一件事或一串事是否有思想性,簡單地說就是看依附于它能否說出個一二三來。一句話就能說清楚的道理就沒有必要寫成工作通訊了。
2.要提煉出鮮明、新鮮、較為深刻的思想。思想性一般體現(xiàn)在題目和小標題上,如《從經(jīng)常性工作落實起》這個題目和四個小標題(見前)本身具有思想性,讓人有點琢磨頭。有時,主題并不一定直接反映在題目和小標題上。如反映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工作通訊《春雨靜悄悄》,大題目和三個小標題是作者自己哼的一首打油詩:“春雨靜悄悄,驚蟄聲已遙,神州花蕾放,成熟終有時?!彪m然主題可上題目可不上題目,但一般來說還是把思想性直接反映在題目上為好。因為報紙是給大家看的,鮮明地標出來給人方便。問題在于如何提煉出鮮明深刻的思想來。有時,一件事往往可以說明許多道理,寫作者要分析出最能反映其本質(zhì)的道理來敘來議。至于什么是反映其本質(zhì)的道理,那就要看作者的理論水平了。這是一個最難最關鍵而又最不容易說清楚的問題。我個人的經(jīng)驗是,在提煉思想時,不妨多找?guī)讉€人“碰撞碰撞”。碰撞會出火花,出閃光的思想。在寫北京軍區(qū)某集團軍的10篇系列工作通訊時,我們記者在一起碰撞了整整3天。當時,有人急于動筆爬格子。我反復說了兩句話,叫做:“慢拿主意,快爬格子?!币馑际翘釤捤枷霑r不妨下點慢功,拿準了,結構也好辦了,爬起格子來就快樂。反過來則常常會出現(xiàn)欲速則不達的情況。寫工作通訊如此,寫別的文章也無不如此。
3.運用敘中帶議、議中有敘的工作通訊的典型語言。說工作通訊比較難寫,首先是難在思想性上,其次是難在語言上。用寫小說、散文的語言不行,用寫人物通訊的語言不行,用寫消息的語言也不行,用寫文件的語言更不行。我認為,工作通訊應有其獨特的典型語言。這種語言質(zhì)樸而不排斥文采,明快而不排斥詩意(比興),是一種以敘為經(jīng)以議為緯的酷似古代議論性散文的語言。當然這種語言也是十分自由的,要害是把敘事與議論緊密結合在一起,與議無關的事哪怕是多一點枝杈也要堅決舍棄,議要緊貼事,與事游離的議也要堅決舍棄,最后達到富有哲理性的效果。舉個小例子,《落實,從出發(fā)點上開始》中“用腳板子治‘歪嘴和尚’一節(jié)中有這么一段:“營以下營房工程實施3年,尚未發(fā)現(xiàn)??畋慌灿煤屯倒p料等問題。大家自覺不當‘歪嘴和尚’是經(jīng)驗,想當也當不成也是經(jīng)驗?!弊杂X不當與想當也當不成是矛盾的兩個方面,全段都是敘述,但敘述中含有哲理。
(下期待續(xù))
責任編輯:姜興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