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中日關系,日本須拿出誠意
■李梅
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方正就外相河野太郎1月下旬訪華與中方進行協(xié)調。協(xié)調內容包括實現與李克強總理、王毅外長的會談。河野訪華的目的首先是力爭在今年4月實現中日韓首腦會談,并在此基礎上爭取實現中日首腦互訪。
2017年是中日邦交正?;?0周年。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40周年。中日關系正面臨重要的歷史節(jié)點和發(fā)展契機。在雙方共同努力下,2017年中日關系出現了轉圜跡象。首先,中日領導人多次會晤,兩國間多種溝通機制逐步恢復。其次,日方開始積極評價“一帶一路”倡議。6月,安倍首次在正式場合表態(tài)愿在一定條件下參與“一帶一路”合作。近日,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也提出,如果中國保持基礎設施建設的開放和透明,為地區(qū)與世界的和平、繁榮作貢獻,日本愿意提供合作。
中日關系的改善首先在于日本看到了中國提供的發(fā)展機遇。安倍政府在外交遭遇挫折、國內政治處境出現困難的情況下,對改善中日關系表現出了一些迫切的姿態(tài)。同時,在處理朝核問題上,日本也希望中國能夠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事實上,除了中日之間的結構性矛盾,近些年來中日關系出現困難,還在于日本對華認知出現問題。2010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近代以來首次超過日本。日本不能適應這種“新常態(tài)”,在處理對華關系時難以擺正心態(tài),增加了改善中日關系的難度。
在國際局勢動蕩、地區(qū)緊張加劇,中日雙方努力、日本主觀認識發(fā)生變化的情況下,菅義偉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時表示,日本改善中日關系的決心是“認真”的。那么日本需要“認真”做到以下幾個方面,以使中日關系回歸正常發(fā)展軌道。
改善中日關系,關鍵在于互信。日本需要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和四點原則共識,這是維護兩國關系的政治基礎。其核心是兩國領導人就歷史、臺灣、釣魚島等重大問題達成的重要共識和諒解。要確保兩國關系行穩(wěn)致遠,就必須重信守諾,切實按照原則和規(guī)矩辦事。
需要強調的是,正是因為日方在這些核心問題上搞小動作,才造成中日關系中的諸多困難。例如日本去年派出總務副大臣到臺北出席“公益財團法人日本臺灣交流協(xié)會”主辦的活動。有報道稱,這是日本政府首次公開派遣副部長級以上的高官赴臺。這明顯違反中日在恢復邦交正?;?lián)合聲明中的約定。2017年秋,安倍還拉攏美國一起提出了“印太戰(zhàn)略”,并將其早年提出的“菱形戰(zhàn)略”更名為“鉆石戰(zhàn)略”,讓針對中國的美日印澳四國合作機制復活。這些對中國采取對抗外交所留下的結構性障礙仍然存在。
與此同時,安倍政府需要清晰地闡述其外交政策和發(fā)展中日關系的基本理念是什么,要從理論上解決到底什么是“中日友好”。眾所周知,安倍執(zhí)政實行的右翼路線,對日本國內的輿論環(huán)境造成了極為深刻的影響,如今,在日本媒體上幾乎無法談論“中日友好”,反而有一些媒體時不時地刻意抹黑中國的形象,這種極端、無理性的心態(tài)顯然是未來中日關系改善的極大障礙。
日本自民黨高層此前針對中日關系發(fā)言時曾強調“共創(chuàng)”,但過去幾年的中日雙邊關系走勢顯示,圍繞中日“戰(zhàn)略互惠關系”的構建,日方似乎更強調“互惠”,有現實主義趨利傾向,與中方有著不同的理解和行動。近些年日本更是針對性地加強了對華戰(zhàn)略競爭的力度。
總的來說,中日關系的改善并不是中國,或者日本單獨一方就能實現的,這需要兩國的通力合作、共同努力。盡管最近一段時間,安倍政府展現出了一定的誠意,但這樣的誠意到底真實如何,還有待觀察。中國方面始終重視發(fā)展同周邊鄰國的關系,今后也將積極地歡迎并且參與到改善中日關系的行動中去,但同時在發(fā)展過程中難免出現新的問題,也要對安倍政權的任何一個小動作保持警惕。希望日方以實際行動增信釋疑,以正常心態(tài)良性互動,與中方相向而行,方能推動中日關系早日回到正常發(fā)展軌道。
(作者單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日本研究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