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又是一個秋天。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如果說展翅飛翔的鶴把劉禹錫的詩情帶到了碧空的話,中秋時節(jié)那一輪明亮皎潔的月亮便是引起人們濃濃家國情的最美的景致。
愿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這是一個皓月當空的夜晚,丈夫戍守南疆,妻子獨守空閨,她多么想借高飛的大雁傳遞相思的信箋??墒前?,寄愁腸,魚雁難托。如果能化成月光,是不是就能看到那身在伏波營的丈夫了呢。畢竟,那月可以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與愛的人千里相共的。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今時今日,魚傳尺素的典故早已被世人淡忘。可是當你抬頭望著那似乎未曾改變的明月時,可曾讀懂千百年來保家衛(wèi)國的征人們的職責與家中妻兒的思念呢?打開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畫卷,你會發(fā)現(xiàn),“家國”二字無處不在。何為“家國情懷”?正如孟子所說:“天下之本在于國,國之本在于家,家之本在于身?!眹c家緊密相連,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休戚相關。在上下五千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這樣一種情感與情懷的延續(xù),在很大程度上恰是以詩文的形式傳揚和傳承著,以詩為媒,以月為介,穿透時空,呈現(xiàn)在今天的人們面前。
從軍邊塞,大漠的風沙曾怎樣吹亂詩人的頭發(fā)?皓月當空,遠離親人鄉(xiāng)土的他們是如何滿面愁容?歷逢盛衰,身經離亂,于國于家又是怎樣無奈又滿懷期待?在那浩如煙海的詩篇里,也總能讀出你想要的答案。
最是詩中家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