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父親到部隊看望兒子留念。
父母大人一生平淡無奇、歷經艱難困苦,在那個缺吃少穿、忍饑挨餓的年代,含辛茹苦、殫精竭慮,把我們五個子女拉扯成人、培養(yǎng)成才,作為長子帶頭給三位老人(祖父、祖母、伯祖父)敬奉孝道、養(yǎng)老送終,可謂盡到“舐犢之心”,使出“洪荒之力”,我們感恩戴德、無以回報。如今,父親已是八十有三、風燭殘年的老人。自十二年前母親長辭于世,特別是近幾年兩患中風,父親身體每況愈下、心境日趨孤獨,性格變得沉默寡言、抑郁寡歡。子女們每每到二弟家中看望他,甚至逢年過節(jié)家人團聚,都很少主動開口,難得與我們說上三言兩語,仿佛他的頭腦思維陷入僵化,心靈窗口業(yè)已關閉,當年見字如面、敏銳灑脫的風貌已蕩然難覓。其實我們又何嘗不知,他是在默默思念著與他爭爭吵吵、又相濡以沫一輩子的老伴,他是在為子女們都已成為祖輩、家庭美滿而放心寬慰 “沒話說”,他是在用“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沉默,為子孫們表達發(fā)自心底的祈禱和祝福。此時此刻,我多想回到從前,再一次獲得他情深意切的家書,再一次聆聽他語重心長的教誨,再一次握緊他攙扶我前行的雙手。然而,這都成為我們難以期及的奢望了。
諄諄人世語,悠悠父子情。為了表達對恩重如山父親的由衷崇敬,對血濃于水親情的倍加珍惜,也為了傳承那一種刻骨銘心的家書文化,銘記那一片魂牽夢縈的世代鄉(xiāng)愁,我將四十年前當戰(zhàn)士時父親勵兒的部分家書,原原本本地選摘于后、呈奉世人,謹期各位讀者在分享中有所裨益、有所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