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水兵”愛深山
■解放軍報記者 胡璞 特約通訊員 王垣鑌
這個單位到底有什么吸引力,讓一批又一批年輕戰(zhàn)士甘愿長留在此奉獻青春?前往北部戰(zhàn)區(qū)海軍某基地某技術隊的路上,記者心頭一直縈繞著這個問題。
該技術隊駐扎在深山里,遠離城市的繁華與喧囂,官兵們沒上過艦,也沒出過海,但工作任務一點兒也不輕松。按說,這里的戰(zhàn)士服役期滿自愿申請留隊的應該不會很多,但事實恰恰相反。
駛出市區(qū),途經(jīng)城鎮(zhèn)、村莊,記者乘車向大山深處挺進。熱鬧的生活氣息漸漸遠去,道路兩旁只剩下高聳的山壁和枯黃的植被,讓人不由從心底生出“條件艱苦”的感觸。記者心想:那些渴望馳騁大洋而選擇加入海軍的年輕官兵,被分到這個技術隊服役,一定會感到失望吧。
抵達營區(qū),采訪這些“大山里的水兵”,證實了記者的判斷。一年多前,戰(zhàn)士張濤結束新兵訓練,開始憧憬自己與戰(zhàn)艦和大海的“親密接觸”。結果,下了火車、換乘汽車,他越走越覺得荒涼,心情跌落谷底,人還未到單位,就產(chǎn)生了離開的念頭。
迷茫沮喪中,車在一處營門前停了下來。剛打開車門,張濤就看到幾名老兵圍了上來,紛紛接過新兵手中的行李箱,一邊往宿舍樓走,一邊關切地問道:“坐車累不累?”“身體有什么不舒服嗎?”“是不是早就餓了?”……
老兵們的熱情舉動,就像冬日暖陽,照進了張濤的心里。“我是你的班長馮家錦,以后咱們就是一家人了,有什么困難盡管告訴我。”還沒等張濤開口,馮家錦自報家門,臉上寫滿真誠。
當時已過了飯點,一路上沒吃東西的張濤,胃里空蕩蕩的。“面來了!”說話間,炊事班的戰(zhàn)士推門而入,給每名新兵端來一碗手搟面。
“上車餃子下車面”,這一中國北方的風俗,讓初來乍到的新兵體會到了溫暖。如今回憶那一幕,張濤說,從那天起,一顆“以隊為家”的種子,就在他的心田悄悄種下了。
漫步該技術隊營區(qū),“家”的氛圍撲面而來——草坪立著的大石頭上,刻著一個大大的“家”字;宿舍樓進門處,官兵照片組成的“家”字照片墻,十分醒目……
“有形的‘家’隨處可見,無形的‘家’根植人心。戰(zhàn)友們在生活中互相關心,在工作中密切合作,在訓練中比學趕幫,才能團結成一塊‘堅強的鋼鐵’?!痹摷夹g隊教導員告訴記者,培養(yǎng)官兵“以隊為家”的主人翁意識,強化“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集體觀念,是歷任主官不變的抓建思路。
記者了解到,該技術隊官兵需要經(jīng)常進出洞庫搬運重物。由于洞庫長年保持較低溫度和一定濕度,每次執(zhí)行任務前,有經(jīng)驗的老兵總會反復叮囑新兵,讓他們戴好護腰護膝、做好身體防護。
剛開始時,張濤覺得老兵有點小題大做了,第一次進庫搬運物資,就把老兵的叮囑當成了耳旁風??晒ぷ鲿r間一長,他才知道老兵是對的。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張濤正在后悔,有人突然遞過來一條護腰和一副護膝。抬頭一看,一名老兵帶著嗔怪的表情盯著他,嘴里嘟囔了一句:“說了這么多次,你還記不住?!闭f罷,轉身忙去了。張濤這才意識到,老兵是把自己的護腰和護膝讓給了他。
提起搬運物資,一級上士包新才好像有說不完的話。“在我們單位,無論遇到什么樣的急難險重任務,最先站出來的肯定是隊長、教導員和兩名高級軍士。干部骨干帶頭干,年輕同志還怎么好意思偷懶嘛!”“其實,干活不怕身體累,就怕心里累,有這樣的干事創(chuàng)業(yè)好氛圍,大家都有使不完的勁兒……”
馮家錦對此也有同感。他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每年冬天下雪后,干部戰(zhàn)士都會一齊上陣,清理營區(qū)內、洞庫外以及道路上的積雪,經(jīng)常一掃就是一整天,全程看不到一個“甩手掌柜”。第二天接到臨時任務,大家還是爭著去,沒有人心生抱怨或者借故推脫。
在該技術隊,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等到末了,記者請官兵用一句話來概括自己的單位。短暫的沉默后,張濤率先開了腔:“這是一個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地方。”
大家紛紛表示贊同,直言說到了心坎上?!皠倎頃r,可能沒有那么深的感受,后來待的時間越久,越把這里當家了?!卑虏耪f。
該技術隊營門附近有兩棵樹,是早年間官兵親手種下的,分別取名“向心樹”和“團結樹”。如今,這兩棵樹已經(jīng)郁郁蔥蔥,見證著這個單位的建設發(fā)展。而該技術隊官兵,就像這兩棵樹的名字一樣,始終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有工作一起干、有任務一起扛。
采訪手記
風正氣順心聚才能拴心留人
■胡璞
在北部戰(zhàn)區(qū)海軍某基地某技術隊采訪時,記者捕捉到這樣一個信息:他們每年的留隊名額經(jīng)常不夠用,戰(zhàn)士們主動申請繼續(xù)服役的意愿非常強烈。
是那里的環(huán)境條件優(yōu)越嗎?不是。駐守大山深處,遠離城市繁華,其艱苦程度可以想見。是那里的工作任務輕松嗎?也不是。進出洞庫搬運物資,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霜,有時忙起來根本無法按時休息。那么,究竟是什么讓他們無悔堅守、以苦為樂?
我們常說要做好拴心留人工作。但靠什么拴心留人呢?物質因素固然重要,但似乎不是真正的答案。就拿這個地處深山的技術隊來說,雖然近些年生活設施更完善了、工作訓練保障更到位了,但相對而言,條件還是艱苦。即便如此,這里的戰(zhàn)士都舍不得離開,哪怕后來退伍了,他們對老部隊的感情依舊深厚,總想回來看看。
隨著采訪的深入,我發(fā)現(xiàn)官兵的心氣對拴心留人更為關鍵。在這個技術隊,官兵們在生活中互相關心,在工作中密切合作,在訓練中比學趕幫,團結成一塊“堅強的鋼鐵”。大家的心緊緊聚攏在一起,彼此沒有芥蒂和隔閡,始終迸發(fā)著昂揚的士氣、拼搏的勁頭、奮進的力量。正所謂“人心齊,泰山移”,身在這樣的集體里,能感受到強烈的認同感、歸屬感、幸福感,還有什么事干不成、什么困難克服不了呢?
“不怕身體累,就怕心里累”,這是很多基層官兵的心聲。細細琢磨,其實說的就是心氣問題。一個單位的建設發(fā)展,一個人的成長成才,都與心氣息息相關。心氣足了,自然主動擔當作為;心氣泄了,就會懈怠“躺平”,擺出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希望各級在抓建基層特別是開展拴心留人工作中,把軍心士氣突出出來,營造心氣充盈飽滿、心態(tài)積極向上的干事創(chuàng)業(yè)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