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發(fā)布:2020-10-15 18:37:49
一張“全家?!北澈蟮募覈洃?/strong>
9月27日,第七批117位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到了祖國的懷抱,載著英雄遺骸的車隊穿過沈陽市區(qū),向位于城北的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駛?cè)?,在得知英雄要回家的消息后,很多市民自發(fā)來到街頭,迎接烈士回家。
在等待的人群中,記者發(fā)現(xiàn)了一位特殊的老人,他用一張收藏了多年的老照片,為我們揭開了一段塵封多年的動人往事。
9月27日,搭載著第七批117位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的車隊沿沈陽青年大街一路北行,向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駛?cè)?。雖然并不知道車隊抵達的確切時間,不過陵園的門前已經(jīng)早早地守候了很多自發(fā)趕來的市民,在迎接的隊伍里,有一位老人,他叫鄭繼烈,今年71歲,他是志愿軍烈士鄭文閣的小兒子。
志愿軍烈士鄭文閣之子 鄭繼烈:有烈士、有英雄回家,我們感到非常高興,也非常激動,說心里話,太不容易了。
在迎接烈士回家的現(xiàn)場,鄭繼烈老人帶來了一張?zhí)厥獾恼掌?,這是一張家庭成員并不完整的“全家?!保@本來應(yīng)該是一家人送給父親的一份特別的禮物,然而如今,卻成了一個永遠的遺憾。
鄭繼烈的父親鄭文閣,本來是沈陽北站的值班站長,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之后,為了支援前線,1952年9月6日,鄭文閣奔赴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戰(zhàn)場。當(dāng)時鄭文閣的妻子因病正在住院,四個兒女最大的9歲,最小的鄭繼烈只有3歲。
志愿軍烈士鄭文閣之子 鄭繼烈:當(dāng)時別的鄰居就把我母親從醫(yī)院接回來了,那意思阻止我父親走,我母親當(dāng)時就說了,老鄭是黨員,是領(lǐng)導(dǎo),他不帶頭誰帶頭?先有國后有家,我不拖老鄭的后腿。二話沒說,完了就回醫(yī)院住院去了。
雖然自己體弱多病,雖然家里孩子多,年齡小,不過鄭繼烈的母親還是選擇支持丈夫赴朝參戰(zhàn),為了讓丈夫能夠安心,鄭繼烈的母親特意把自己的父親從河北老家叫到了身邊,請老人幫忙照顧四個年幼的孩子。
志愿軍烈士鄭文閣之子 鄭繼烈:她(我母親)說你別管,老鄭你別管,我把我爸叫來,就是我外祖父,然后就寫信,沒兩天我姥爺就來(沈陽)了。
在鄭文閣寫給妻子的家書中,我們能夠了解鄭文閣到達朝鮮后的一些情況。
志愿軍烈士鄭文閣之子 鄭繼烈:(剛開始)在浮來山車站,可能前灘(車站)比浮來山車站要大,任務(wù)要重,1953年1月份調(diào)到前灘車站(擔(dān)任)軍事代表。
1953年7月,鄭繼烈的叔叔收到了鄭文閣發(fā)自朝鮮的一封來信。
志愿軍烈士鄭文閣之子 鄭繼烈:1953年我六叔入團了,給我父親寫信,我父親(回)這封信是鼓勵他,說你是新中國的好青年,一定要努力。(信)在最后時寫道,有時間你(我六叔)到北陵去,讓孩子們每個人都照一張相,還有你嫂子,我想他們。
收到這封信后,正在住院接受治療的鄭繼烈的母親,特意跟醫(yī)院請了假,帶著一家老小來到照相館,拍攝了這樣一張全家福。
志愿軍烈士鄭文閣之子 鄭繼烈:這是我姥爺,這是我母親,這是我哥哥,這是我大姐,這是我二姐,這個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