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指標面前,由于難以完成,基層不得不搞做虛假數據、玩數字游戲,結果指標變成了“紙標”。脫離部隊建設實際、背離戰(zhàn)斗力標準的指標,訂得再高都毫無意義,訂得再多徒有害無益。請關注今日《解放軍報》的報道——
“指標依賴癥”該治治了
設定指標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工作效益,督促工作落實。但一些單位和領導,在功利心的驅使下,各種指標“滿天飛”。有的凡事都設指標,標準拔高、要求任性,不顧基層實際和官兵承受能力;有的“唯指標論”,以完成指標情況定乾坤、爭高下,指標異化為“指揮棒”;有的定的指標與戰(zhàn)斗力關系不大,逼得基層官兵把大量精力放在完成指標上,種了指標的“地”,荒了備戰(zhàn)的“田”……但普遍的現實情況是,在眾多指標面前,由于難以完成,基層不得不搞做虛假數據、玩數字游戲,結果指標變成了“紙標”。
郝小兵認為,上述現象都是“指標依賴癥”的典型表現,其實質是政績觀錯位、事業(yè)心偏移,是“有害積極性”“破壞性建設”??纯聪旅娴穆?,我們不妨思考一下該如何制訂下達科學合理的指標,反省一下已經制訂了哪些“奇葩指標”?畢竟脫離部隊建設實際、背離戰(zhàn)斗力標準的指標,訂得再高都毫無意義,訂得再多徒有害無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