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發(fā)布:2019-07-10 17:03:02
這是7月3日拍攝的貴州省甕安縣猴場會議紀念館外景。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
猴場,紅軍迎來新局面
新華社記者齊健、黃可欣、董一秀
這是一座始建于1912年、集藏式風格與當?shù)孛窬訛橐惑w的木結構四合院。院子開闊敞亮,僅正廳就有5間,中間為石嵌天井,四周有磚砌桶墻,原為一位本地商人的私宅。80多年前在這里召開的猴場會議,被稱作“偉大轉折的前夜”。
據(jù)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編著的《紅軍長征史》記載,1934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負責人所在的軍委縱隊,抵達貴州省甕安縣的一個小鄉(xiāng)鎮(zhèn)——猴場,準備搶渡烏江,挺進黔北,實現(xiàn)黎平會議上所確定的戰(zhàn)略方針。
這時,博古、李德仍對黎平會議的決定持不同意見,再次主張不過烏江,回頭東進同紅二、紅六軍團會合。為克服博古、李德指揮上的錯誤,確定紅軍進入黔北以后的行動方針,在中央政治局多數(shù)同志要求下,1935年1月1日,中央政治局在猴場的宋家灣召開會議。
會議繼通道會議、黎平會議之后,又進一步批判了博古、李德在軍事上單純防御路線的指導下產生的“左”傾錯誤,繼續(xù)準備渡烏江北上。這三次會議,為以后開好遵義會議,糾正“左”傾錯誤路線,確定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做了準備。
在猴場會議紀念館,陳列著會議作出的《關于渡江后新的行動方針的決定》的影印件。甕安縣黨史專家聶其康說,《決定》指出“關于作戰(zhàn)方針,以及作戰(zhàn)時間與地點的選擇,軍委必須在政治局會議上作報告”,這就明確指出今后的軍事決策必須置于政治局的集體領導之下,統(tǒng)一了軍隊的指揮權,限制了博古、李德獨斷專權。
“聽黨指揮是靈魂,能打勝仗是核心,作風優(yōu)良是保證?!焙飯鰰h會址管理所所長王維飛說,從館藏的一條紅軍毯和一個紅軍包上,就能看出即使在艱難的長征途中,紅軍依舊保持了嚴明的紀律,維護群眾利益。
據(jù)猴場會議會址管理所講解員周偉介紹,軍毯是2004年在征集紅軍長征文物的時候,猴場鎮(zhèn)一位叫黃平珍的老人捐贈的。黃平珍的父親黃太武在紅軍長征經過黔北時,曾給駐扎在余慶龍溪的紅軍指路,紅軍指揮員把唯一能御寒的毯子給了衣衫不整的他,這也成了他們家的傳家寶。紅軍包則是紅軍過猴場時,經過村民宋國安的家發(fā)現(xiàn)門半掩著,就進去用雜糧給負傷的戰(zhàn)士煮了一碗粥,之后把隨身的一個棕褐色純牛皮文件包留了下來。
再走長征路的記者一行在會址和紀念館看到,許多單位在這里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據(jù)統(tǒng)計,從猴場會議紀念館開館至今,前來參觀學習的黨員干部和普通群眾每年成倍遞增,僅2018年就有83萬多人前來參觀,重溫歷史。
王維飛說:“甕安縣所在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許多黨員干部反復來參觀學習,因為來這里總能找到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我們不能因為工作和生活上的瑣事,就忘了黨性,就忽視了政治生活?!?/p>
在距猴場會議會址不遠處,記者看到了猴場會議期間中央幾位負責同志的住所。周偉介紹說,當時正值陽歷新年,但領導同志沒有時間跟普通指戰(zhàn)員一起慶祝。據(jù)美國新聞記者哈里森·索爾茲伯里在《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中采訪當事人,毛澤東沒讓大家在年飯上“大吃大喝”,清晨四點,大部隊就收拾行裝,離開猴場直奔烏江而去。
猴場會議結束當天,紅軍強渡烏江的戰(zhàn)斗打響,這被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稱作“反攻第一仗”。紅軍迎來了新年,也迎來了新局面。
(新華社貴陽7月10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