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南疆雷陣,蜿蜒在漫長的中越邊境線上。
走在山林間,刻有“雷區(qū)”、畫有骷髏的石碑隨處可見。邢志明第一次登上法卡山那年,才19歲。望著戰(zhàn)爭留下的一處處創(chuàng)傷,他仿佛置身于那場慘烈的戰(zhàn)斗。他心想:我什么時候能參與大掃雷,祛除祖國母親肌體上的這塊“頑疾”,還邊民一片安寧的凈土。
2年后,他如愿以償進了掃雷隊,之后便天天與地雷打交道,一干就是16年。戰(zhàn)友們跟他開玩笑,都叫他“雷人”。這一次,已是三級軍士長的他毛遂自薦,當了東線掃雷隊搜排班班長。頭戴3公斤重的搜爆頭盔,身著14公斤重的搜爆服,腳穿鞋底厚達18厘米的排雷鞋,肩扛3.7公斤重的探雷器,這是搜排隊員的標準配置。
與地雷“處”久了,邢志明摸清了各種雷的“脾氣”,還總結(jié)出當年布雷的一些基本規(guī)律。每次搜排出第一枚雷后,他便能根據(jù)地形初步判斷出布設(shè)方式是“△”形、還是“N”字形。按照他的提示搜排,精準、高效且徹底。他因此得名“邢大膽兒”。
“探雷,必須膽大心細!探雷針與地雷的距離,就是生與死的距離。有人說我們是在刀尖上跳‘芭蕾’,也有人說我們在與死神握手。但我覺得,探雷針一針針探遍雷場,更像在大地上繡一幅十字繡。一個細節(jié)被忽略,輕則傷殘,重則‘光榮’。”邢志明深有感觸地說。
022號雷場,山高林密、怪石嶙峋,蚊蠅肆虐、毒蛇橫行。周邊鋪設(shè)的地雷,分布密集、種類繁多,有壓發(fā)、絆發(fā)、定向、詭雷等十余種。近似垂直的峭壁上,邢志明帶領(lǐng)搜排組的戰(zhàn)友們,穿上搜爆服,手持控雷器,腰系安全繩,“蜘蛛人”般四處“游蕩”,細心搜排。伴隨著探雷器“滴滴滴”的刺耳報警聲,他們反復(fù)掃描確認,再抽出探雷針,向土里輕輕捅扎,仔細探測地雷的位置、大小、類型,然后插上小紅旗標識……就在那片雷場,他們共排出各種地雷52枚。
有一次,在026號雷場,搜排組戰(zhàn)士董柏宏用探雷器探出一枚地雷。他用探雷針插入深土探測,卻怎么也測不出地雷的形狀和深度,急得冒出滿身汗。邢志明得知情況,馬上趕來,趴在地上,用探雷針小心刺探,他預(yù)感到這是一枚“怪”雷。艷陽炙烤下,汗水似蚯蚓蠕動般,從他的額頭爬入雙眼、滑過臉龐,滴落進潮濕的土壤里。邢志明不敢眨眼,更不敢擦拭,猶如微雕一件工藝品般地小心翼翼。旁邊的助手,大氣都不敢喘,氣氛十分凝重。
20分鐘后,這枚“怪”雷被排了出來,它銹跡斑斑酷似拉桿箱的輪子。邢志明放在手心,反復(fù)端詳,他也是第一次見到這種雷,感覺很陌生。這雷叫啥名、哪國造、殺傷力多大?大家一無所知。指揮長黃泰峰現(xiàn)場拍了張照片,發(fā)給西安邊海防學(xué)院一位工兵專業(yè)的教授。幾分鐘后,此雷相關(guān)鏈接發(fā)來:M-44防步兵地雷,體積小,殺傷力大……在場的人,頓感一陣后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