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心鉆研 厚積薄發(fā)
山東淄博康乾琉璃藝術博物館館長孫云毅在“最美職工”發(fā)布儀式上(4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才揚攝
中國琉璃制造工藝歷史悠久,山東淄博博山“雞油黃”以光澤晶瑩、溫潤凝重久負盛名,堪稱琉璃中的精品,掌握“雞油黃”的制作工藝相當不易。
30多年間,淄博康乾琉璃藝術博物館館長孫云毅在繼承父輩們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憑著鉆研和堅持,使“雞油黃”制作加工工藝得以繼承和發(fā)展。
“相對于制作陶瓷、普通琉璃,‘雞油黃’在配方、燒制爐溫等方面很難控制。即使原料、爐溫保持在同一參數下,也可能因為天氣或冷卻時間等因素導致失敗。所以,一直‘十缸九不成’之說?!睂O云毅介紹。
他對每一次的煉制都進行詳細總結,空閑時認真研究前人留下的各種資料,完善自己的工藝?!半u油黃”的成功煉制比例不斷提高。
安徽省地礦局313地質隊職工張懷東在“最美職工”發(fā)布儀式上(4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張懷東則是找礦業(yè)的“福將”。作為安徽省地礦局313地質隊職工,他承擔的地質勘查項目大多都能找到礦,其中包括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安徽金寨沙坪溝巨型鉬礦。
2007年開始,張懷東與同事一起對金寨縣沙坪溝地質資料進行反復分析、考察、論證,提出金寨沙坪溝地區(qū)具備尋找斑巖型鉬礦的成礦條件。此后,張懷東帶領項目組人員常年駐守深山、風餐露宿,終于在2011年完成鉬礦詳查野外工作。就這樣,一個鉬金屬資源量達245萬噸、潛在經濟價值數千億元人民幣,規(guī)模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巨型鉬礦床“驚艷”亮相。